远安县法院向人大常委会汇报人民法庭工作
2022年9月29日,远安县召开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远安县法院院长邓琼涛在会上汇报人民法庭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远安县法院在县委坚强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职能特点,找准司法工作精准发力的切入点,强基谋远,主动作为,努力实现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三个便于”,助推职能转换。
新设1个工业园区法庭,保留3个乡村综合法庭,增设3个巡回审判点、2个法官工作室,实现设置合理、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法庭布局图景。
积极争取各方对法庭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基础强功能。
注重挖掘法庭特色,结合区域特点、人文风情,着力打造“一庭一品”。
二、聚焦专业审判,优化营商环境
高效化解涉企纠纷。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构建法院与工会、诉调委、仲裁委、园区管委会等“1+N”多元解纷模式,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生产车间、工厂门口。今年以来共诉前委派调解涉企案件132件,结案115件,调解成功率88%,其中“法院+工会”诉前调解成功率100%。
妥善审理破产案件。加快破产案件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债权人会议机制,合力解决案件办理中的瓶颈困难。去年以来,已高效审结3起破产案件,目前正在稳步办理某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案件,预计年底前结案。
助力企业规范管理。常态化赴企业走访调研,为企业提供“法律门诊”服务。今年以来深入辖区企业开展“送法进企”20余次,提供类案指导意见和风险防控预案30余次,有力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聚焦“三个服务”,回应群众期盼
构筑乡镇综合治理“面”。法庭庭长每月参加乡镇综治例会,参与矛盾纠纷研判会。3名法庭庭长担任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深入镇村、学校开展《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宣讲50余场次。
建好村级诉源治理“站”。安排1名资深员额法官驻嫘祖镇谭坪村法官工作室办公,助力创建“无讼村居”。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现场指导村居调解纠纷20余次,提升村组干部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咬合院庭诉调对接“链”。积极运用村级调解成果,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注重加强判后答疑,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今年以来,3个乡村综合法庭共委派诉前调解案件87件,调解成功率80%;立案后经调解撤案387件,调撤率59%;洋坪法庭上半年所办案件服判息诉率达100%,无申诉、信访案件发生。
建强法庭便民审判“点”。建立“法庭+巡回审判点+法官工作室”服务网络,就近提供法律咨询、接收案件、及时调解、快审快裁。运用“周末法庭”“巡回法庭”等形式为当事人正常工作、春耕秋收让路,对居住偏远、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上门调解,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
四、聚焦灌溉提能,培育法庭铁军
党建引领“铸灵魂”。组建法庭联合党支部,由法庭庭长担任党支部书记。明确法庭庭长列席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参与学习,适时列席党组会议参与议事,实现党建、队建、业务并轨发展。
调优结构“塑筋骨”。优化调整后,法庭在编干警平均年龄34岁,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法庭庭长平均年龄从50.8岁下降至38.5岁,35岁左右庭长占比75%;3名庭长均为“85后”法学硕士,队伍更加年轻化、更具战斗力。
创新机制“练内功”。推动10名法庭工作时间长的干警回机关庭工作,同步从机关庭选派14名干警到法庭工作,有效打破内部“流动小、活力差”的中梗阻;建立结对帮带制度,3名院党组成员“一对一”担任新任庭长“帮带导师”;推荐10余名法庭干警参加党校、青年干部学院学习,提升综合素能。
风雨兼程,扬帆起航。远安县法院将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努力将人民法庭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天平驿站”,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