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爱的主线,协调联动护万家灯火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事无小事,家事纷争的成功解决,既关乎个人及家庭幸福,也关系到社会和谐文明进步。近年来,远安县法院茅坪场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家事审判诊断、修复和治疗作用,积极探索家事审判经验做法,妥善处理好家事案件。
据统计,2023年以来茅坪场法庭审理案件中家事案件纠纷21件,占收案总数的31%,调解结案率为95%。
法庭+调解员,巧打感情牌
“感谢法官和治调主任,这么晚,还来为我们夫妻调解。”
“婚后生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希望你们二人多换位思考,相互体谅,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啊。”
吃过晚餐,正准备整理档案的法庭干警接到电话,“你好,是茅坪场法庭吗?我和他真的是过不下去了,我马上要和他离婚”,同时也传来了女子的哭泣声,为了避免不稳定性事件发生,干警们决定联系村居人民调解员,一同驱车前往当事人家中,更好地了解案件真实情况。
晚上八点一刻,大家齐坐在当事人家中,了解到双方当事人感情深厚,矛盾都是因家庭琐事产生,且双方缺少沟通,导致双方误以为对方不关心自己。法庭干警与调解员决定对双方当事人采用背对背、面对面相结合的调解方式,促使双方打开心结,最终双方当事人和好,女方也主动撤回了对原告的离婚起诉。
村居人民调解员与群众联系紧密,有着掌握“第一手信息”、熟悉民风村约的天然优势,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是法庭紧密联系群众的有效“桥梁”。法庭坚持用好乡土调解,积极与村居调解员开展交流,围绕农村地区多发纠纷,查清案件事实,共同做好家事案件的调解工作。
法庭+司法所,善用道德牌
“法官,您好,近年来,我们村家事纠纷较多,想邀请您来我们村就赡养、抚养、婚姻家事方面做个普法宣传。”法庭接到了辖区九龙村村主任电话之后,便立即通过审判系统查看九龙村近几年案件纠纷情况,考虑到九龙村家事案件的特殊性,法庭决定联合司法所,共同开展此次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中,法庭干警结合典型案例,从法律的层面讲述了赡养老人的义务,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以及夫妻之间有着相互扶养的义务、忠诚婚姻的义务,希望大家能守住法律的底线,同时司法所干警也以道德理事会为依托,倡导大家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活动结束后,法庭干警利用专业知识,积极建言献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和法律法规等融入到村规民约中,使村规民约不断完善,引导各村树立优良家风。
下一步,法庭将继续加强与司法所的协调联动,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推动家事纠纷普法进村居、进养老院、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同时结合道德理事会,加强道德教化,秉持“和为贵”思想,将道德教化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倡导大家养成“夫妻互敬、孝老爱亲、家庭和睦”的家庭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服务家庭建设,实现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则的融贯。
法庭+派出所,打好法律牌。
“她的所作所为太气人了,我没忍住就打了她。”
“我要和他离婚,我们夫妻已经没有感情了,我不可能再和他过下去了。”
“我可以同意离婚,但是她必须给予我补偿款。”
近日,茅坪场派出所接到报警,出警后了解到该矛盾是一起婚姻家事纠纷,吴某与李某婚后20年夫妻感情尚可,自2018年后李某外出务工,致使双方聚少离多,吴某认为李某在外面务工有了外遇,为此双方多次争吵,甚至互相大打出手。
派出所接警后为了一次性解决矛盾,主动邀请法庭参与调解,法庭查询到二人曾因该感情纠纷向法院提起过诉讼,决定主动介入诉前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派出所民警熊健从《反家庭暴力法》等方面对两人进行的批评、教育,茅坪场法庭庭长郑小清也结合夫妻之间的忠诚义务,对二人进行了一个普法教育,充分让二人明白,法律的底线不可碰,最终二人达成和解,并当场表示不再因此事再发生纠葛,一场因感情纠纷的矛盾就此化解。
家事纠纷的解决不止于一份调解书或是一份判决书、更需要聚焦实质性化解,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落实。法庭积极与辖区派出所对接,合力做好案后回访、帮扶、教育引导工作,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及老人赡养案件和存在家暴的案件,以确保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辖区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弱有所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