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需,庭有所为 远安法院“三聚焦”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3-05-17 点击数量:1320

近年来,远安县人民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深耕主责主业,厚植法治沃土,回应人民群众司法服务新需求,形成地方党委牵头、法院主导、行政部门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聚焦地方党委需求,构建多元共治工作格局

坚持一核引领,多元共治,该院主动将法院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充分借助多元力量,齐抓共管,完善治理格局。积极参与平安创建工作,在嫘祖镇政府牵头下,嫘祖法庭与政法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成立“2211”联动工作机制,对平安稳定重点工作、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等事项进行联合办理。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加快破产案件审理,促进“僵尸企业”依法有序退出,积极协调参与招商引资,助推企业“涅槃重生”。会同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湿地办、县林业局等多家职能部门共建“林长制+生态司法”协作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生态司法有效衔接,形成生态资源保护合力。

坚持科学决策,法治共谋,2023年以来,先后有1名庭长到乡镇脱产挂职任党委委员、副镇长,3名法庭庭长挂职任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或辖区乡镇党委委员,参与党委政府议事决策。2022年以来,共以司法建议、白皮书等方式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5次,参加乡镇综治例会48次,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聚焦人民群众需求,拓宽司法为民发展路径

坚持问需于企,风险共防,工业园区人民法庭常态化赴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提供零距离涉企法治体检,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结合生产经营、劳动用工等方面开展法治宣传,精准提供司法服务;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加大涉企案件财产保全力度,妥善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构建法院与工会、诉调委、仲裁委、园区管委会等“1+N”多元解纷模式,将司法触角延伸到工厂、车间,让企业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

坚持法治宣传,成果共享,创新“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室+法律服务队”模式,聘请村民担任法治宣传员,营造全民学法的良好氛围。利用驻庭时间开展法治讲堂、法治夜校等普法宣传活动30余次,围绕热点法律问题、乡村振兴等主题原创并生动演绎普法小剧场,为不同群体带来丰富各异的“法治套餐”。坚持巡回办案制度,把巡回法庭搬到屋场院坝,以案释法,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聚焦社会治理需求,构筑全域覆盖法治屏障

坚持因地制宜,品牌共创。该院进一步培育特色亮点品牌,成立环境资源保护巡回审判法庭,对辖区内涉环境资源民事、行政、刑事、执行案件“四合一”归口办理,实现案件类型全覆盖。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扩大司法服务辐射半径,在湿地公园、沮河、漳河、黄柏河、旅游景区、晒旗村绿色矿区设立7个司法保护基地、1个生态司法宣教保护站、2个生态旅游诉讼服务点,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坚持科学布局,体系共建。以诉源治理为目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基层解纷大格局。纵向延伸至乡镇、村、组等社会治理最末端,培养法律明白人,定期开展调解员培训,提高治理水平,建立“以乡镇综治中心为基础、以村级自调为主导、以诉前调解为先导、以诉讼为最终关卡”的四级联调工作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横向和党委政府、基层解纷组织形成合力,多层次、多方位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