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四则运算” 提高服判息诉率
加:树立司法新风,在法庭管理上做加法
一是加强法官司法能力建设,任命3名新任法庭庭长为审委会委员,不定期开展重点、疑难案件的分析研判,及时化解执法办案实践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二是加强司法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三个规定”,促进审判行为规范化。
三是制定《远安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考核办法(试行)》,以考核促发展,提升审判质效,印发《远安县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印刷标准》,打造精品文书,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
减:多元化解纠纷,在案件数量上做减法
紧扣乡村综合法庭职能定位,推动建立“以乡镇综治中心为基础、以村级自调为主导、以诉前调解为先导、以诉讼为最终关卡”的四级联调工作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2022年,乡村综合法庭共参加乡镇综治例会30余次,向乡镇党委政府提交工作报告或司法建议6份,协助诉前化解矛盾纠纷500余次,利用驻庭时间对村、镇调解组织开展《民法典》培训4次,调撤案件200余件,调撤率62.43%,委派诉前调解案件100余件,从源头上减少案件数量。
乘:强化法治宣传,在社会影响上做乘法
构建“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新模式,实现司法服务全覆盖。将巡回审判和法治宣传结合起来,把典型案例的庭审现场搬到屋场、社区,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耄耋之年的汪某因各种家庭纠纷,赡养老人的矛盾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汪某无奈将五子女诉至法院,了解案情后,茅坪场人民法庭通过巡回法庭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一方面方便老人参加诉讼,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本案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村民遵法守法意识。
另外,2022年乡村综合法庭充分利用驻庭时间,通过送法下乡、“法治夜校”、法治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0余次,法庭庭长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课7课时。
除:做好判后答疑,在群众诉累上做除法
加强判后答疑工作,注重与当事人的沟通,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裁判结果,推动矛盾化解,促进服判息诉,让群众少跑路,减轻群众诉累,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殷某与谷某相邻居住,因土墙飞檐问题,二人多次发生纠纷,2022年3月,被告谷某未与原告殷某协商,自行敲掉原告房屋的椽子和临近位置的瓦片,在原告房屋飞檐处修建一堵墙解决排水问题,对原告土墙屋造成损坏,产生较大安全隐患。洋坪法庭干警多次上门查看现场、了解案情,双方各执一词,亲邻反目,洋坪法庭多次会同村干部给双方当事人做工作。判后,承办法官通过“六尺巷”的典故释法明理,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及时消除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困惑和疑虑,解开当事人心结,真正做到“息事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