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共”缔造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02-20 点击数量:551

近年来,远安县法院洋坪人民法庭找准人民法庭在共同缔造中的职能定位,立足“三个服务”,加强与辖区当地政府、各基层组织、学校和群众“共谋共治共建共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

1“府庭共谋”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的作用

“府”领全局,“庭”为主导。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群体性纠纷、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法庭参与谋篇布局,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支持;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法庭参与乡镇党委政府组织的研讨并分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建议;乡镇党委政府每月召开综治例会,就禁毒、命案、维稳及矛盾纠纷排查等事项进行论证,法庭积极参与,并加入镇、村矛盾纠纷排查微信群,发挥稳压作用。

2“庭村共治”致力打造无讼村居

一是创建“大调解”格局。调解的民事纠纷达成协议,基层调解组织、综治办、司法所可依当事人申请直接将协议提交人民法庭进行司法确认。二是开展乡村法治讲堂。广泛征集民意,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开展法治宣讲活动,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增强预防风险的能力。三是用好调解员培训制度。召集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各村治调主任等进行调解员培训,提升基层调解员的调解水平,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及时收集和反映群众法律需求,积极推动家事纠纷矛盾化解,引导群众用好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切实解决群众法治需求。四是延伸诉讼服务触角。“被动式坐堂审案”为“主动式巡回办案”,把人民法庭搬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村委会会议室,就地审理、当场调解,方便群众参加诉讼活动的同时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自2022年以来,洋坪法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巡回法庭。

3“庭校共建”缔造健康校园环境

一是开展法律宣讲。洋坪法庭联动各中、小学,以“六一”、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法律讲座。着重宣讲未成年人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的六重保护,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校园欺凌,共同构建健康和睦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开展心理疏导。以法治副校长为切入点,对在庭内审理的离婚纠纷、抚养费纠纷等家事案件涉及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4与民共享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与幸福生活指数

一是全面推进“一站式”建设。针对辖区内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等不能及时到庭应诉或到庭参加诉讼困难的情形,洋坪人民法庭全力推动“智慧法庭”建设,运用多种电子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立案”、“电子送达”、“线上庭审”、“线上调解”,让当事人不用到法庭,在线上就能满足其诉讼需求。2022年全年,洋坪法庭线上开庭、线上调解累计40次。二是强化诉讼指导服务。由于大多数群众不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适用,在立案环节强化诉讼辅导,进行诉讼风险提醒,主动引导村民选择诉前调解。2022年,委派诉前调解53件,诉前调解成功40件,诉前调解成功率75.5%;注重判后答疑,强化释法说理力度,使得当事人息诉罢访。三是坚持诉后回访机制。对相邻关系纠纷、赡养纠纷等民生案件,追踪了解矛盾化解情况,方便及时对当事人进行情绪疏导、法治宣传,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赖感。

下一步,洋坪人民法庭将持续创新工作举措,奋进“四共大合唱”,发挥人民法庭直接接触乡村、基层和群众的优势,不断提供更高效、优质和便捷的司法服务,为推进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