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县法院洋坪人民法庭 探索四级联调工作法 推动矛盾纠纷不出村

发布时间:2022-09-20 点击数量:892

近年来,洋坪人民法庭坚持搭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紧扣乡村法庭职能定位,积极将“枫桥经验”融入司法审判,以人民法庭为支点,推动建立“以乡镇综治中心为基础、以村级自调为主导、以诉前调解为先导、以诉讼为最终关卡”的四级联调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一)构筑乡镇综合治理“面”。健全镇级联调组织体系,由乡镇综治中心牵头,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治调委员等为成员单位,共同构建矛盾风险“1+N”联排、联调模式。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议机制,人民法庭庭长在乡镇每月综治例会上报告辖区案件动态和矛盾线索,由各成员单位共同分析研判解决措施,并根据需要组建工作专班上门化解矛盾20余次。当好乡镇党委的“法律顾问”,主动对接地方党委政府,在群体性纠纷、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每年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服务10余次。每年对辖区案件进行分类分析,根据审判工作中发现的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乡镇党委政府提交工作报告或司法建议3份,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谋。

(二)建好村级诉源治理“站”。坚持先导后调,纠纷案件优先引导当事人到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依托村级调解阵地,联合村“两委”干部号召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加入道德理事会,建立“乡贤+干部+法官”三讲机制,通过“乡贤讲村规民约、干部讲人情事理、法官讲法律条款”,推动村民化解心结,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强化调解业务指导,对辖区内村级调解组织开展《民法典》集中培训2次以上,现场指导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20余次,主动加入各村矛盾纠纷排查微信群,对各项具体问题给出专业解答,大幅提高村干部纠纷化解能力。

(三)咬合院庭诉调对接“链”。积极运用村级调解成果,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从源头化解矛盾,调解不成功则转正式立案。2022年上半年,委派诉前调解33件,占全庭案件总数的34%,其中调解成功24件,成功率73%,大大缓解庭内案件压力,减轻当事人诉累。始终将调解工作贯穿案件全过程,注重加强判后答疑释法,做到每案答疑、主动答疑,使当事人服判息诉,提升办案效果,有效减少信访、申诉案件发生。2022年上半年,所办案件无一上诉,服判息诉率达100%,无申诉、信访案件发生。

(四)建强人民法庭审判“点”。创新便民利民举措,运用“周末法庭”、“巡回法庭”等形式为当事人正常工作、春耕、秋收让路,既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又不耽误正常生产、生活;在河口乡设立巡回审判点,采取定期(每周三为固定办公日)与按需结合的办公方式,就近提供法律咨询、接收案件、及时调解、快审快裁;对居住偏远、交通不便、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上门服务,包括上门立案、上门调解等,真正把诉讼服务送到家门口,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全面推进“一站式”建设,充分应用“移动微法院”等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立案、网上开庭、在线调解、电子送达等,当事人在家就能立案,异地也能立案;实行诉讼费网上缴纳,所有案件都实现微信、支付宝缴纳诉讼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