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法新“枫”景】法庭综治双联动,解纷止争润民心
家庭纷争、邻里隔阂等基层“小矛盾”
关乎社会和谐“大稳定”
如何将此类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解决在基层一线?
2025年以来,洋坪人民法庭主动联动洋坪镇综治中心,以“全流程借力、全流程调解、全流程释疑”工作法破解婚姻家事、相邻关系等常见纠纷,共协力化解矛盾12件,调解成功率达100%,生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让司法温度直抵民心。
邻里纠纷巧化解,划线定界促和谐
张某与王某系洋坪镇同村邻居,2025年3月,王某因张某未经其同意占用自家房屋使用面积修建后门及小道,遂搬来石块堵塞张某家后门,导致张某拖拉机无法通行。村委会初次调解后,王某虽暂时挪走石块,但矛盾根源未除。
同年8月,王某再次搬回石块,双方爆发激烈争吵,张某遂诉至洋坪人民法庭。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合镇综治中心调解员赴现场勘查,向村、组干部核实情况,明确纠纷核心为土地使用界限争议。随后,法官与调解员当场拉尺丈量、划线定界,清晰规范双方房屋使用范围。在释法明理与耐心沟通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在村委会签署调解协议,邻里关系重归和睦。
赡养争议破僵局,司法护航安晚年
2025年4月,八旬老人李婆婆因三名女儿长期就赡养问题推诿扯皮、无法达成一致,生活陷入困境,无奈向洋坪人民法庭提起诉讼。经查,李婆婆此前随大女儿生活,但随着年龄增长、病痛加重,大女儿独自承担医疗费及照料责任已力不从心,二女儿、三女儿却以“陈年积怨”为由拒绝分担。
法官随即邀请镇综治中心调解员共同上门调解,采取“背对背”的沟通方式,分别对三名女儿释明《民法典》中“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的法律规定,同时从亲情角度唤起其赡养意识。经过多轮沟通,三名女儿最终达成协议:李婆婆继续随大女儿生活,二女儿、三女儿按月支付赡养费,医疗费用由三人平均承担,持续数月的赡养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离婚纠纷温情调, 和平分手减纷争
2025年7月,万某再次向洋坪人民法庭提起离婚诉讼,情绪较为激动。据悉,万某与郑某均为二婚,婚后郑某携女入住万某家,悉心照料万某前岳母直至其离世,万某亦将郑某之女视如己出,两人还共同经营一家工厂,曾有过和睦生活。但2023年起,双方因家庭琐事频繁争吵,万某首次起诉离婚后经调解撤诉,此次矛盾再次激化。
法官为避免双方矛盾升级,邀请镇综治中心调解员、本村治调主任共同参与调解,通过梳理两人八年婚姻中的“感情账”“金钱账”,引导双方理性看待过往与未来。最终,双方就共同财产分割达成一致,签署调解协议和平分手,最大程度减少了离婚对彼此及家庭成员的伤害。
洋坪人民法庭始终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与综治中心协同联动,将调解贯穿纠纷处理全流程,既以法律明界限,又以温情解心结,让“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更强活力,切实守护辖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