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琼涛在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上 交流发言:勇毅领题精准破题, 打造队建远安模式

发布时间:2023-02-27 点击数量:1254

2月24日下午,全市法院院长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在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远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邓琼涛在会上以《勇毅领题精准破题 打造队建远安模式》为题作交流发言。

957d82eb865b5469281519adfeb2fb1.jpg

 游劝荣院长在宜昌调研时强调,狠抓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不二法门。2022年以来,远安县人民法院在远安县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正确指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市中级人民法院“四提竞进、争创一流”工作要求,奋领题之勇、寻破题之策、行答题之道,出实招、下真功、求突破,着力打造“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远安模式。

一、党建引领、铸魂赋能,破解思想僵化难题。

一是聚焦国之大者,补足精神之气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作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在理论研学中提升政治“三力”。坚持跳出湖北看远安,对标对表全国模范法院标准,树长远愿景、定争创目标、破思想坚冰,打破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安逸思想,引导全院干警以一流的胸襟、一流的眼光、一流的视野争创一流的业绩。二是聚集党建合力,鼓足决心干劲探索打破内循环、跳出舒适圈、拓展朋友圈的党建新路径,用好瓦仓起义红色教育资源,汲取革命先烈“敢为人先”历史伟力,着力打造“党员1+N朋友圈”党建品牌升级版,成功入选第二届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压实党建责任,每名班子成员挂点联系一个党支部和法庭,建立挂点院领导“六个一”下沉制度,推动班子成员“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走到田间地头找答案”。三是聚力提能善政,激发内生动力以书启智,建设“书香法院”,常态开展读书分享会,从阅读中激发创新思路。以思领学,开展道德讲堂、宪法宣誓、“走在前列、勇当标杆,我们这样干” 思想大讨论等活动,打破束缚发展的思维定式。以培促干,深化党课“加油站”学习平台,推荐干部参加各类调训、培训、技能竞赛,选派干警担任联系村结对帮扶人、社区楼栋长和法治副校长,全面提升干事之能。

二、梯次配备、调优结构,破解青黄不接难题。

一是上下同步配优头雁,积极争取县委支持,推动5名“60后”党组成员退出班子,2名法庭庭长进班子,调整后班子成员均为全日制本科学历,平均年龄41岁,锐减13岁。配强中坚,选拔11名年轻干部任中层干部,选拔 3名“85后”法学硕士任法庭庭长,法庭庭长平均年龄从50.8岁下降至38.5岁。配足储备,将法庭庭长作为班子后备纳入第一培养梯队“灌溉培育”,每个中层岗位储备1至2名后备人选。二是内外兼修畅通干部进出渠道,从组织部门交流1名“85后”干部到法院担任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1名乡镇干部到法院综合部门跟班锻炼,从法院选派1名“85后”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任党委委员、副镇长,实现干部源头“活起来”。有计划开展多岗位多环节锻炼,推动28名干警在综合岗和业务岗之间、机关庭和法庭之间轮岗,立起交流“风向标”。坚持一线历练,3名新招录法官助理全部安排到法庭锻炼,委派4名干警入驻县综治中心,每周安排1名干警在信访窗口驻点接访,为干警成长“搭舞台”。三是点面结合精准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对35周岁以下干警“一人一策”制定培养计划,由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一对一”担任年轻干部帮带导师,打造薪火相传“生力军”。优化团队配置,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和诉讼服务中心团队建设,以“一审一助一书”最优最精配比模式调整审判团队,发挥团队最大合力。

二、强化监督、管理提效,破解作风松软难题。

一是树导向按照班子梯次配备要求,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打破隐形台阶,注重在大事要事难事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先后将“勇担当、善作为、肯吃苦”的2名法庭庭长推荐进党组班子,1名业务精湛、任劳任怨的资深法官提任专委,真正让吃苦的干部吃香,实干的干部实惠,有为的干部有位。二是严作风在拉练整改中磨炼队伍作风,与干警分层分类谈心谈话,采取提醒警示、调整岗位等方式坚决整治“躺平式干部”。在实践中检验队伍成色,多个审执团队疫情期间克服万难,坚守岗位,2022年结案率99.2%,位列全市法院第一,执行“3+1”核心指标位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一站式诉讼服务质效评估(2.0版)长期稳居全省并列第一。三是守底线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理念,抓实“清廉法院”建设,常态开展审务督察、纪律巡查和廉政家访,健全各类规章制度15项,注重把监督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全院连续14年无违纪违法。

欲事立,须是心立。心有所信、方能行远。2023年,远安县人民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法院院长会议精神,坚持做思想破冰的先行者、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为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远安力量!